分享日记|老年精神病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老人、小孩以及孕妇等特殊的人群而言,在本身的健康状态也是处于一个比较低落的阶段,而老年人因常期的孤独、自卑以及不安全感等,导致老年人心理格外脆弱,所以,专家提醒,子女在照顾老年人的健康时应先从心理健康方面下手,以下就是专家介绍老年精神病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
1、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6、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怎样进行心理调理?
老年期精神病心理治疗——自我调养是关键
1、性格不要过于内向。
人的性格当然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但从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性格不宜过于内向。 大家知道,愉快的情绪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设法使自己情绪愉快起来。怎样才能保持愉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接触人、要和人打交道。人具有社会性,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谁都必须接触社会、接触现实。要鼓起勇气多接触人,多和人说话,鼓励自己在人群面前锻炼,以逐渐改变怕见人的自卑感和过于内向的性格。
怕与人接触的老年人可以从助人来解开思想疙瘩。中国有句老话:“助人是快乐之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要经常考虑别人,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做些事,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处理得比较好,你也就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很重要,有些人得病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没有安全感,只有整日缩在自己精神世界里,越躲越会出毛病。
2、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
如何正确对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倾诉,大家共同商量总比一个人想的要正确些。忧虑和烦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独自一人悔恨、痛心、钻牛角尖,应该尽量坦率地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冷静,把不必要的忧虑去除掉。这里,冷静尤其重要。精神有问题的人,遇事很容易内心冲动,外表有时看不出来,这种冲动如果不断加强、积累,找不到出路,就会突发出来,成为病态。
3、不要过于注意身体。
人对自己的身体是要注意的,但一般性注意就可以了,太注意了,容易产生自我暗示,经常会觉得这儿痛、那儿不舒服,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这个病、那个病。当然,病是想不出来的,但精神方面出了问题,负担重,要偏离正常;注意力不能“内收”,所谓“内收”即老在自己身体上找毛病。有的老人比如头有些痛,就怀疑脑子里长东西,心里烦躁,不痛快,精神紧张不安,对外界一切正常活动都不感兴趣,自我暗示觉得头痛越来越厉害,又不敢去医院检查,怕检查出病来怎么办?结果导致神经官能症。因此,要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工作、事业、 兴趣爱好、与人的交往上,使自己性格开朗,心情愉快。
4、不要让自己感到生活单调、乏味,不能懒懒散散。
生活单调、乏味会使人对一切丧失信心,容易陷在苦闷中,导致和加重心 理问题,无法协调自己的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协调情绪、平衡神经活动都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生活丰富多彩。
寻医问药网:以上是专家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相关的问题,可及时与我们寻医问药网在线专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