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专家讲解间歇性精神病……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性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间歇性发作的患者有时候精神正常,具有辨别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而有的时候精神处于错乱的状态而无行为控制力,这种精神病被称为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下面请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间歇性精神疾病。
一、间歇性精神疾病有哪些?
相对于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也有几种精神疾病如癫痫、躁狂抑郁症、癔症,可以呈间歇性发作,不发病时一如常人。即使是少数呈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病,在长期发作后,在间歇期仍可能出现某些精神障碍,如癫痫性性格改变,癫痫性智能障碍等,可以出现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明显减弱的危害行为,应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因此,不能认为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未发作时实施的任何犯罪都属于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从而使其都承担刑事责任或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二、间歇性精神疾病的特点?
精神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头脑是清醒的,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发病的时候,就丧失了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处于间断性发作的状态。
基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这一特点,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这时他具有与正常人同样的行为能力;而在其发病期间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时候是处于精神正常状态还是处于精神病发病状态,也必须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鉴定。
了解了间歇性精神疾病,当患者出现类似的精神症状时,应及时地及早地带病人到医院接受鉴定和检查,如果被查出是间歇性精神疾病,就应立即接受治疗,不可拖延懈怠,否则病情一旦发展就有可能造成对自身和对他人的危害性,后果不堪设想。在对此类病人的治疗中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监督其按时服药,并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精神环境氛围,从而更好地利于病人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