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中医面对失眠是怎么来辩证的……
其实中医在治疗失眠的时候比西医更具有一些特点,首先中医的经验与传统西医就是学不来的,下面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失眠具体分为哪几种类型吧,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下面一起俩看一下吧:
经验与传统
中医药治疗失眠病症注重辨证论治,临床辨证从虚实证型来分,常见的实证证型有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常见的虚证证型有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我国历代医家应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根据各自的学识和临床经验,分别主张从营卫论治,从心论治,从脾胃论治,从肝论治,从瘀论治,从痰论治,从火论治,综合论治等法则,在学术上各有建树。
营气不足型临床症状可见:睡眠不安,通宵似睡非睡,梦扰纷纭,白天精神不振,头晕目糊,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心慌、乏力等症。治疗原则:益精养血安神。
肝郁气滞型临床症状可见:夜晚卧床,思虑万千,辗转难眠,日间精神抑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腹胀,嗳气频作等症。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安神。
营血蕴热型临床症状可见:卧床难眠,或早醒,醒后再迷迷糊糊至天亮,兼见咽干少津,五心烦热,面颊痤疮,盗汗,或伴有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口角抖动等症。治疗原则:清营凉血宁神。
脾胃失和型临床症状可见:夜间睡不安稳,时睡时醒,多梦,兼见口腻口淡,不思饮食或纳食无味,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或有欲解不尽感等症。治疗原则:和胃健脾安神。
心肝火旺型临床症状可见:夜间失眠,卧床久久不能入眠,或间断多醒,多梦纷纭,甚者彻夜不眠,兼见头胀,目赤,口干苦,心烦易急躁,大便干结,小便红赤等症。治疗原则:清热泻火安神。
胆怯心虚型临床症状可见:睡眠不安,常伴有惊惕恶梦,白天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易惊易恐,胆怯如有人追捕等症。治疗原则:镇惊定志宁神。
瘀阻脑络型临床症状可见:夜眠时少,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常伴有头昏,耳鸣,脑响,手足麻木,健忘(尤其对数字和近期事件记不住),昏昏欲睡等症。治疗原则:健脑通络助眠。
肝亢肾虚型临床症状可见:夜眠不酣,间断多醒,或早醒,有梦,醒后难再复述,常伴有头胀,头痛,颈项板牵不适,口干苦,眩晕,耳鸣,面颊色斑,两颧升火,腰酸膝软,夜间尿次频繁,或四肢不温,背脊时寒等症。治疗原则:滋肾平肝安神。
由于失眠患者的症状复杂多样,所以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上述证型和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尚需根据临床辨证综合考虑,灵活掌握,如此方能提高临床疗效。这也正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所在。
对于失眠的定义,专家指出:“失眠最主要的症状是睡眠不足,伴有许多不适症状及精神表现,如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终日警惕、胆怯恐惧、急躁易怒、胸肋胀满、恶心口苦、腰酸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与学习效率下降等。”
一般来说,失眠就是到了睡觉时间,自己也很想睡觉,但躺在床上又很难入睡(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者即为很难入睡),即使勉强入睡,也容易惊醒或反复憋醒,几乎每次醒来的时间超过30分钟,也就是说不能维持良好的睡眠,其质和量都不令人满意。
其实关于失眠的诊断在上文中也是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只要睡眠的时间不够就可以诊断为失眠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上文中还给大家介绍了八中失眠症型的临床表现,希望大家好好的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