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 分享日记

分享日记|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治疗失眠首先要找到失眠的原因,根据病因、症状治疗失眠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些失眠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的患者要注重心理治疗,而长期失眠患者由于长期失眠而导致内分泌紊乱,所以还应配合药物调理治疗。那么,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

1、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2、做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3、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4、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本文转载于舒眠解郁组合网。

5、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找出自己失眠的原因,调节心理观念,能够有效的治疗因心理原因导致的失眠。

专家指出,长期失眠患者可采用中药调理治疗,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疾病,中医认为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虚证补其不足。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笔者提醒患者,长期失眠患者切忌不可服用安眠药镇眠,安眠药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另外,安眠药属镇静安眠类药物,长期服用药量会随之增长,这只能延误治疗最佳时期,加重失眠症状,并不能起到治疗效果。

更多关于失眠的病因的文章

( http://disease.sina.com/shimian/smby/5553.html) 责任编辑:张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