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精神病患者行为训练方法有哪些…… – 分享日记

分享日记|精神病患者行为训练方法有哪些……

精神病的训练方法很多,行为训练是受到很多人重视的。那么,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训练方法有哪些呢?对于一些病期长的慢性衰退患者,需要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在社会技能方面,需要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 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以下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训练方面的介绍: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 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致丧失。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以上三个方面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训练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同时要学会对疾病进行护理,不要刺激他们的情绪,可以顺着他们的意思做事情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