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精神病有哪些遗传上的问题…… – 分享日记

分享日记|精神病有哪些遗传上的问题……

对于很多的精神病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精神病是否具有遗传性的问题了,很多精神病患者都非常害怕会把精神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对此,专家提醒,精神病的遗传是越近的亲属关系遗传的可能性也越大,那么,精神病在遗传方面具体有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专家对此问题的详细解答:

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常会遇到不少病人以及家属这样询问:“医生,精神病会不会遗传呢?对下一代有没有影响?”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精神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有一些精神病已经肯定为遗传性疾病,而且遗传方式也十分明确,如家族性黑朦性痴呆、苯丙酮尿症、亨廷顿舞蹈病、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分裂症等。而另一些精神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但目前还不能肯定遗传因素起多大作用和确切的遗传方式,如癔病等。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其遗传率为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精神病会不会遗传?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总的来说,各种精神病都有遗传倾向。轻精神病,如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遗传机会较少,而重精神病,如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遗传可能性最大,祖父的病是有可能遗传给孙子的。

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上下4~5代直、旁系亲属进行详细调查,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出7~8倍,国内与国外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亦大致相同。而且家系中患病的人越多,与患病者的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机会就越大。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的机会约为四分之一,就是说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存在着患病的可能。如果父母双方患病,那么其子女患病的机会就高达一半以上了。精神分裂症的血缘亲属,不仅易患这种病,而且还易患其他精神疾病。

但是已治愈的精神病患者要结婚,从婚姻法来说是允许的,无可非议。康复中的精神病患者,有结婚的要求是情理中的事,也是其正常社会功能恢复的表现。有学者调查分析后指出,精神分裂症者有近半数能建立婚姻家庭,其结婚率为47.4%。由配偶、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精神卫生水平,换言之,婚姻状况好的预后则往往较好。

需要强调的是,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并深刻认识其结婚生育中的不利因素,自觉地按医学科学规律办事,减少精神病风险儿、缺陷儿的出生,从而切实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那么,精神病患者哪些情况不适合结婚呢?

男女双方同患严重精神病的不宜通婚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关系密切,患病双方结婚后所生子女的患病风险,既高于一方患病结婚后所生子女的患病风险,更高于精神健康者结婚后所生子女的患病风险,况且重性精神病复发率高,预后差,抚养子女的能力低下或缺乏。

男女双方同为重性精神病高发家系的成员不宜通婚尽管这些人虽未表现出精神异常,但患重性精神病的风险大,携带精神病的遗传因素多,所生子女由父母双方带给的遗传因素的累加,致使其发病风险“水涨船高”。

当事人罹患严重精神病期间应暂缓结婚一方面母婴保健法第九条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暂缓结婚。另一方面,在患病期间,精神病患者缺乏责任心及行为能力,对恋爱、结婚所承担的义务、责任、权力,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保护和实施,不论在夫妻间及家庭中,均很难进入角色。

患精神病已变成慢性或衰退状态的不宜结婚他们除了有与严重精神病患者患病期间不能结婚的同样道理外,其病情也已进入慢性和衰退状态,社会适应性及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缺乏或无法担当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病情痊愈后巩固治疗未达两年以上者应暂缓结婚众所周知,精神病十分容易复发。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头两年为高复发危险期。一般来说,巩固疗效的时间越长,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况且在结婚前后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比较劳累,具有较多的诱导复发的不利因素。

寻医问药网:上述内容是介绍精神病有哪些遗传上的问题,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精神病有哪些遗传上的问题,欢迎和我们的在线专家时行探讨.

You may also like...